报道截图
2月15日,《当代陕西》2019年第2-3期,以《柳林坝村不脱贫,我以任何方式离开都是“逃兵”》为题,讲述了学院2005届毕业生胡珂(原G5公路00-5班)从两代三口人扶贫,到带着儿子去扶贫的感人故事。
胡珂是安康市信访局接待二科副科长,2014年因“双万帮困”活动来到安康市平利县大贵镇,2015年起担任柳林坝村第一书记。因县上标准严,柳林坝村脱贫推迟了两年,小儿子的出生和父亲的患病让胡珂的生活顿时无序,然而他毅然拒绝了组织上让他结束驻村的建议,将仅仅几个月大的小儿子寄养在离柳林坝村十几公里的保姆家,全心全意投入到柳林坝村脱贫攻坚工作之中。
“谁把群众掂在心里,群众就会把谁举过头顶。”这就是学院毕业生胡珂驻村四年的工作感言。(陈彦军)
现将原文转载如下:
“柳林坝村不脱贫,我以任何方式离开都是‘逃兵’”
平利的驻村工作队最大特点是,不光为79个贫困村派驻,而是144个行政村全覆盖。
大贵镇柳林坝村第一书记胡珂,是安康市信访局接待二科副科长,2014年全市开展“双万帮困”活动时来到柳林坝村后,再没有离开过,2015年起任第一书记。
父亲胡定尧在白河县双丰镇双安村任第一书记、爱人周耀艳是汉滨区官庙镇卫生院健康扶贫专干。从两代三口人扶贫,到带着儿子去扶贫,胡珂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。
2016年,柳林坝村计划次年脱贫,32岁的胡珂和爱人商量好生二孩。两人最初的完美计划是,孩子出生和柳林坝村“摘帽”从时间上相差无几,胡珂回原单位后可以照顾孩子。
那知,怀二孩是按计划进行的,柳林坝村脱贫却因县上标准更严,推迟了整整两年时间。加上,父亲发生脑梗,胡珂的生活顿时无序。
2017年,花大价钱请来保姆住家照顾7岁的大儿子和几个月的小儿子,没多长时间,保姆累跑了。
无奈,爱人带着上小学的大儿子,小儿子寄养在离柳林坝村十多公里的毛坝村保姆家。周末,一家四口人,几经周折在保姆家团聚。
“虽然有这么多困难,但在平利工作,感觉有劲头。”胡珂说,组织上曾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,征求他是不是结束驻村工作,被他一口回绝了。
“柳林坝村不脱贫,我以任何方式离开都是‘逃兵’。”胡珂说,这些年两件事让他不可能轻言离开。
2016年,村上争取到一笔资金为龙潭组300多名群众硬化1.75公里水泥路,大家高兴得跟过年似的,路修到谁家门口,男人帮忙干活,妇女烧水送茶。
路修到五保户聋哑人石昌伟门口时,老人拿出了200元,硬是要捐给施工队,大家暂时收下了老人的心意,等路修通的那一天,以其他方式返还给了老人。
柳林坝村的吴祖翠是胡珂的帮扶对象。爱人去世,孩子外出上学,吴祖翠长期在县城打零工。
起初,胡珂主动打了几次电话询问情况,并没见到人。一段时间后,他利用到县城办事的机会,去看望吴祖翠。
临别时,她拿出亲手制作的一双布鞋和两双鞋垫说:“我从电话里听声音,觉得你是个高高大大的人,就按想象中尺寸做的,不晓得合脚不?”接过鞋子,胡珂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。
“谁把群众惦在心里,群众就会把谁举过头顶。”这是80后干部胡珂驻村四年的感言。
新闻链接:http://ddsx.ishaanxi.com/2019/0218/936172.shtml